宋词
请录制成能体现自己最高水平的小样,登录惠天听书网,在“个人中心”里“上传”MP3格式的文件!我们负责内容的同事就可以在后台听到您的样音了。上传音频请看 http://www.httingshu.com/Help/Scyp.html 请一定要在“个人中心”填写个人详细资料(姓名、联系电话、邮件地址……),以便与您联系!
《永遇乐·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》 苏轼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
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
紞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
夜茫茫,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
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,空锁楼中燕。
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
异时对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。
[注释]
1.彭城:今江苏徐州。
2.燕子楼:唐徐州尚书建封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。
3.铿然:清越的音响。
4.梦云:夜梦神女朝云。云,喻盼盼。宋玉高唐赋:楚王梦见神女:“朝为行去,暮为行雨”之典故。
5.惊断:惊醒。
6.心眼:心愿。
7.黄楼:徐州东门上的大楼,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。
[评析]
本词是元丰元年(1078)十月,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。本词是词人即景感怀,以“梦登燕子楼”及“盼盼”情事为契机,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。词上片描写明月清风。鱼翻露泻的清泠夜景。此时人从梦中醒来,独自俳徊小园,更显寂寞。下片联想桂佳人已去,眼前楼空,因而感叹人生如梦,转眼皆为虚无,扳映作者失意思念故乡的伤感心情。全词写景景如图画,抒情情思缠绵;叙事得纲领,用典不泥涩;遣辞用字精炼,意境清丽优美,很有艺术魅力。笔墨简洁空灵。“如”三句写鼓声惊梦,“夜茫茫”三句叙醒后小园寻梦。照应开头六句。将其置于虚实之间。既可理解为梦中所见,也可理解为现境所见。使夜景与梦境相互辉映,似真似幻,惝恍迷离。此正是词之妙境。下片换头三句抒发倦客怀乡之情,接下三句慨叹人去楼空,并由人去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,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,直抒感慨:人生之梦未醒,故生出多少新愁旧怨,其感慨已超越了自我,推及到人生与宇宙。结尾三句再把思路拓展开去,由今日思及未来。设想后人见黄楼而叹息凭吊自己,也如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。扩展了词的时空感,加重了深沉的历史感。词人将景、情、理熔于一炉,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。景为燕子楼之景,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,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“人生如梦如幻”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。
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 苏轼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
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
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
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
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。
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
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
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[注释]
1.次韵: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,称次韵。
2.章质夫:名粢,浦城(冷福建省县名)人,官至同知枢密院事。
3.杨花词: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。芭花,指柳絮。
4.从教附:任凭飘坠。
5.有思:有情意。杜甫《白丝行》:“落絮游丝亦有情。”
6.萦:缠绕缀:连缀。
[评析]
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,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,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。本篇构思巧妙,刻画细致,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。上片惜杨花之飘坠,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,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,达到物与神的境界,词中自出新意,风神绵邈,情韵俱佳,为咏物妙作。全词用拟人化手法,亦物亦人,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,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、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。构思新颖,想象丰富。起笔便不同凡响,用语精妙。“‘似花还似非花’两句,咏杨花确切,不得咏他花”。“抛家傍路”三句转入拟人手法:“无情有思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。“萦损柔肠”三句写“思”的状态,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,想象奇妙无比,神采飞动。“梦随风万里”三句写“思”的内容,是万里寻夫。刚停而又被莺呼起。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。下片则愈出愈奇。先以落红隐衬杨花,说“不恨”只是由笔传情,实则“有恨”。“晓来雨过”而问询杨花遗踪,所看到的是“一池萍碎”。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,悖理而有情,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。接下去再深描一笔,点出杨花的归宿。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?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,一成变成绿萍。杨花已尽,春色已尽。煞拍再画龙点睛,“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”以情收束全词,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。此词空灵婉转、精妙绝伦,压倒古今,为咏物词的极品。